新余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

时间:2020-05-12  来源:乐投体育网  投稿:[email protected]
近年来,新余市围绕“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总目标,不断调整开发思路和扶持重点,实行规模开发、科技开发、产业开发、多元开发,重点打造“优质瓜果、高产油茶、苎麻”等九大特色产业工程,持续推进新余蜜桔、中国夏布等“四个一”特色农业产业,推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带动了全市农业高质高效发展。但园区建设也存在缺少长期总体发展规划、产业特色不明显、科技含量不高、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,制约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。

一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的问题

1、产业特色不明显,同质化比较严重

园区产业规模较小、产业层级较低、功能拓展不足、先进技术成果集成示范力度不够,瓜果等非农产业园占比较大,同质化比较严重,产品质量和品牌化水平有待提升。

2、产业关联度不高,产业融合有待深化

规模种养基地发展不足,初级产品多,深加工不足,加工转化率低,产前、产中、产后三个领域未贯通,产业链延伸不足,价值链拓展有限。

3、缺乏现代农民,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

农民老龄化严重,年轻人不太愿意做有知识、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分工过细,分头管理,缺乏统一领导,设置不科学,很难发挥统筹协调、综合服务的功能。

4、财政资金投入不到位,方式单一,撬动力度不足

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,财政资金多以补助的方式投入,投入方式单一,补贴分散激励作用消减,补贴错位积极性下降,投入太少基础改善乏力,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的能力有限。

5、农民参与度偏低,农业增效不明显

一些产业园在目标规划上存在一些偏差,对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资金少,扶持力度小,农民参与度低,农民的收益依然停留在土地租金收益、就近打工收益等浅层次的水平,农业增效不明显,农民长期受益的具体措施不多。

二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建议

1、立足县情、乡情,发展特色产业,强化产业支撑

精心培育园区的主打产业和特色产业,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,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发展特色产品、特色农业,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品牌,以市场化运作、产业化推进、专业化布局、企业化经营、规模化生产为基础,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农业、生态农业、都市农业、高效农业、特色农业、休闲观光农业等多元化现代农业示范区。渝水区的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应加快与新余光伏的结合,分宜县园区立足于苎麻产业的延伸发展,仙女湖的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立足于新品种、新技术的研发、引进和培育。

2、创新经营体制、组织管理、财政投入等方式

用市场经济理念经营农业,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装备农业,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,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。采取补助、先建后补、贴息、以奖代补、担保补贴、风险补偿金等财政投入方式,提升财政资金撬动能力,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,大力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,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。

3、完善产业链条,推进产业融合

围绕农业育种、生产、加工、仓储、流通等环节,实施数字农业工程,完善产业链条。充分利用农业景观、农业生态,合理开发农业文化,推进农业与旅游、教育、文化、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。打破农业管生产、工业管加工、商业管销售的产业形态,实现一、二、三产业的系统协调、融合发展。

4、培育新型农民,保障农民充分受益

加快农民教育培训,培养“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管理”的新型农民,依靠基层组织、产业协会优势,带动群众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。强化利益联结,创新模式,试行“托管保底”、“合资兜底”、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”、“租金+分红+劳务收入”、“折股联营、反租倒包、双线代销”等模式,将企业与农民从简单的产品购销、劳务聘用、土地流转,转变为更为紧密的合作共赢关系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,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。

通讯员:新余市公路管理局分宜分局  郭义民
声明: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乐投体育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 ※联系方式:[email protected],我们将尽快核实处理。